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九十章 春闱传说(1 / 1)

春闱考场在贡院,共分三场

一场四书义三道,经义四道。

二场试论一道,判语五条,诏,诰,表内选答一道

三场经史策五道。

本次恩科乃是为故江都郡公赵昇祈福,天子明旨免去复试,只考四书经义,故此会试只需三天。

虽然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二,可该有的流程依旧一点没少。

特别搜身之时,将人扒的精光,全无一丝举人的威严。

别说衣物了,就是干粮都掰开揉碎了。

陈牧领了三根蜡烛,夹着笔墨砚,抱着被掰成小块的干粮,进了号房。

“嘎嘣”一声锁响过后,陈牧看着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的号房,不由得叹息道:“国朝就不能把这地弄得好一点么?”

“诏狱里都比这宽敞”

不过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。

毕竟官儿们这辈子是不会进考场了,然而昭狱可就说不准了。

“天下乌鸦一般黑呐”

陈牧将东西放下,干噎了块干粮,将有些年头的棉被一裹,开始呼呼大睡。

他身子还没养好,此时脑子还有些混沌,想做好文章,脑子不清楚是万万不行的。

不多时差役过来发放考题,一看顿时乐了。

“诶呦,这位举人倒是心大呀”

一传十,十传百,陈牧不知不觉间,倒是成了此次恩科一景,就连新任主考督查院右都御史纪诚也得知了这个消息,特意路过看了一眼,不禁摇头不已。

“现在的举子呀”

陈牧这一觉就睡到了当夜子时,晃晃头起来吃了点东西,倒头继续睡。

好家伙把不住巡视的差役们都看傻了。

“敢情这位爷是来贡院补觉来了?”

到了之中,并非都是精品,甚至有些同年份的文章,很容易便能区分出高下。

然而事实却是高下颠倒,为何?

盖因主考官个人意志决定的。

具体到本次科举,陈牧对如今的主考官不甚了解。

可他了解朝局呀!

如今可以说是小皇帝对太师党徐徐清算之时。

而太师党失去了顶梁柱,虽然依旧势力庞大,却如无头巨人,根本无法有效反击,甚至根本无从反击。

老太师赵昇为官数十年,政敌无数。

可有一点哪怕是死仇也是认可的,那就是此人绝无司马仲达之嫌,可谓一心为国之人辈。

他留下的庞大势力,自然从根本上就失去了对抗皇权的底气,被清洗分化,只是时间上的问题。

如此朝局之下,不管这个主考官现在是哪一派的人,总归大不过皇帝的人!

“既然如此,我文章中就突出一个忠,忠君的忠!”

主意既定,剩下的便是仔细推敲,在八股文的框架内,将文章堆砌的华美。

此事自然难不倒陈牧,思量片刻便在稿纸之上开始写就初稿,修修改改了一日光景,终于写就了一篇满意的八股文章。

“好,有此文,不说会元,中个贡士还不是探囊取物!”

“我就不信,满朝公卿谁敢把我这文章罢落”

这位爷在文中极尽忠君之,对国朝之赞美自己看了都有些脸红。

要知道这可是陈牧!

脸皮厚如城墙的陈牧!

可想而知此文已到何种程度。

修改好了初稿,陈牧便郑重的提起笔,以标准的馆阁体将文章书写到答卷之上。

一篇八股文不过五百字,陈牧愣是写了整整一下午。

写完之后不放心,又仔细检查了两遍,确认无一处不妥,这方长出一口气。

“成了!”

陈牧又蒙头大睡了一夜,醒来后将最后一点吃食消灭干净,等差役收走了答卷,拍拍屁股溜达出了贡院。

他人虽然走了,却永远留下了春闱睡神的传说。

很多很多年之后,有一名叫袁牧的读书人闻听此间传闻,当即挥毫泼墨成诗一首。

槐烟三日烬,烛泪五更残。

梦去登云易,酣于得月难。

莫稽古力,鼾睡亦弹冠。

且看燕京道,金鞍耀日寒。

s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